2012 年为农历壬辰年,生肖排列属龙,又称龙年。在我国深厚文化中,有不少与“龙”有关的文化,在龙年里,品赏一下龙文化,亦别有一番情趣。 龙歇后语:在我国无数歇后语中,有的与龙有关,如“龙王爷作法——呼风唤雨”、“鲤鱼跳龙门——想高升”、“驴头插龙角——四不象”、“画龙点睛——功夫到家了”、“麻袋做龙袍——不是这块料”、“龙灯的脑壳——由人玩耍”、“蛟龙困在沙滩上——抖不起威风”、“龙珠跟着龙尾转——不对头”、“跳蚤充龙种——冒牌货”、“龙王爷的帮手——虾兵蟹将”、“龙灯的胡须——没人理”等。这些歇后语诙谐风趣,令人过目难忘。 龙成语:在我国的文化中,有不少成语与龙相关,如“龙腾虎跃”、“龙飞凤舞”、“攀龙附凤”、“龙马精神”、“生龙活虎”、“龙眉凤目”、“群龙无首”、“匣里龙吟”、“攀龙附骥”、“来龙去脉”、“叶公好龙”、“龙韬豹略”、“鱼龙混杂”、“龙凤呈祥”等。这些成语通俗易懂,情趣盎然。 龙谚语:民间流传着不少与龙有关的谚语,如“龙斗虎争,苦了小獐”、“龙生龙子,凤生凤儿”、“不下大海,难捉蛟龙”、“龙行一步,鳖爬一年”、“龙眼识珠,凤眼识宝,牛眼识青草”、“射虎不成重练箭,斩龙不成再磨刀”、“龙池无龙,泥鳅翻天”、“云从龙,风从虎”、“龙交龙,凤交凤,老鼠的朋友会打洞”、“龙怕揭鳞,虎怕抽筋”等。这些谚语虽然语言朴实,却寓意较深,读来颇有韵味。 龙诗:在浩瀚的诗海中,有一些咏龙的诗句,如屈原《离骚》中的“驾八龙之婉婉兮,载云旗之逶蛇”、唐代李商隐《为濮阳公陈许举人自代状》的“人惊吞凤之才,士切登龙之誉”、唐代杜甫《秋兴八首》的“鱼龙寂寞秋江冷,故国平居有所思”、宋代苏东坡《西湖寿星院明远堂》的“龙唇吐云天入水,楼台倒影日衔山”、宋代陆游《占城棕竹拄杖》的“参云气压葛陂龙,跨海来扶笠泽翁”等。龙年到来临,低吟高哦几首嵌“龙”诗,别具情趣。 龙谜:在谜苑中,有的谜面中含有“龙”字,如谜面为“龙头凤尾阔嘴巴,尾巴倒比身体大,身住清水绿草缸,好像一朵大红花”,打动物一(谜底:金鱼);谜面为“小小一条龙,胡须翘似棕,走路向后退,死后满身红”,打动物一(谜底:虾);谜面为“江似一条龙,夜晚眨眼睛,射出一道光,照亮新前程”,打交通设施名一(航标灯);谜面为“龙的传人”,打现代作家名一(谜底:夏衍)。而有的谜底与“龙”字有关,如谜面为“庆祝生辰”,打元帅名一(谜底:贺龙);谜面为“包公归天”,打一考古学词语(谜底:龙图腾)。 龙联:在联海中,有不少嵌有“龙”字的对联,别有一番情趣。如:“赤日悬空,烟送远山飞鹤鹭;黄河奔海,气吞高峡走龙蛇。”全联气势磅礴,美不胜收。“海为龙世界;天是鹤家乡。”联语高雅,意味深长。“吹箫能引凤;攀桂喜乘龙。”用典娴熟,意趣横生。“润笔看凤舞;和墨化龙飞。”自然流畅,珠联璧合。“云喷笔花腾虎豹;风翻墨浪走蛟龙。”想象奇特,妙不可言。 龙俗:一些与龙有关的民俗颇为有趣,如在湖南湘西苗族中,有一种“接龙”的祭祀,每当丰收时节,人们都举行“接龙”盛典,酬谢龙神;聚居在红河南岸哀牢山中的哈尼人,每到农历二月二“龙抬头”的那天,就举行“祭龙”活动,人们从寨子里挑选两个英俊的小伙子,装扮成两个美丽的姑娘,在人们的簇拥下,敲锣打鼓,周游寨子,情趣盎然;布依族每年从农历六月廿三起,都要玩龙三天,全寨人一齐出动,年轻人手中挥舞着各种各样的龙,以迎接庄稼的丰收;每逢新春佳节,我国不少地方常举行观赏龙灯的活动,各种造型的龙灯,异彩纷呈,热闹非凡。
重要免责声明:好稿网是国内首家纯公益性写作投稿网站。部分由网民推荐或编辑摘引的信息内容,可能转载自其它网站或报刊,主要目的在于传递信息、相互交流,并不代表好稿网故意侵犯原作者或出版人的版权和利益。若所涉媒体或作者不允许转载,请及时与本站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致歉。联系电邮:bj@haogao.com。
|